首页 > 国学

易经中的吉凶悔令(易经吉凶悔吝意思)

风水大全 国学 01-27

求【吉凶吝悔,可不败矣】的注释和出处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中国正统学术文化的起源;同时周易也是卜筮之书,是中国正宗神秘的占卜巫术文化或谓之预测推算文化的集大成者。因为周易兼具学术与神秘的双重属性,可谓功用非凡,因而从古至今学易、研易、解易、用易者甚众。不过易经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蔚然可观,加之言辞古奥,命意神秘,因而想要理解易经真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话又说回来,周易也未必如想象的那么难学。简单地讲,周易的思想可以 使用吉凶悔吝四个字来概括。

何谓吉?吉就是利人利己,相得益彰。顺天命——顺应自然规律,应人心——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处处顺利,可以成功业、致吉祥。

何谓凶?吉就是损人损己,相互剥夺。逆天命——违反自然规律,拂人心——不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处处碰壁,可以毁基业、致凶险。

何谓悔?悔就是后悔之义。俗话常说“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如此的说法对不对呢?站在周易的角度,如此的看法是不对的,由于周易是主张后悔的。后悔就象征着自我反省与调整,因而也就能够回归中道正途,于是就能够获得吉祥了。乾卦之“上九:亢龙有悔。”至于“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就是由悔而获吉的例子呢。

何谓吝?吝就是吝啬、小气之义。周易中经常提到的吝,不单单是指一种财务上的过度紧缩,更是指一种心胸气度上的狭隘、骄傲与封闭,特别是听不进他人正确的建议。因而一个吝字,往往使人渐渐偏离正轨,以至于步入险途了。《论语�6�1泰伯》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依照周易之内在的逻辑结构,悔吝和吉凶是一对因果关系,由悔而能生吉,由吝而能致凶。其实也就是说假如我们进一步浓缩了而言,周易的主旨就是一个悔字。 语出《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者,忧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舍不得,有包袱,进而举棋不定等等,从而呈现忧虞之象。这几个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展现出来,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也许有忧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那么这样就可能呈凶象。 要视情况来定,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打比方说求财就是悔轻吝重,求官则相反。

易经中相对较好的四个字

《易经》的根本是“易”,即:变化。

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规律。《易经》有一条古老的规律,其特征只有4个字:吉凶悔吝,会用的人受益毕生。

天下万事万物,包括人,都遵循易变的古老规律,这条规律呈现4个阶段,第一是生,萌芽积蓄期;第二是长,成长壮大期;第三是退,鼎盛过度期;第四是灭,衰退毁灭期。

这4个阶段,《易经》解读的特点只有4个字:吉凶悔吝,我们通过读明白规律,找到应对方法,有助于我们的人生。

吝:萌芽积蓄期,需要耐心沉淀,潜龙勿用。

老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事情的起步阶段,常常决定后面的结果。一自个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

这个阶段,《易经》用一个字预示,就是:吝。少,不足。

现代人普遍有一种急躁心理,凡事都想走捷径,立竿见影,希望马到成功。

这种期望,和规律本身是不匹配的,这个阶段不会立即出成果,体现出来的现状,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我们不要着急,要冷静思考本人的处境。

假如,我们处在事情的起步期,就要放下幻想,放下急切,静下心来,潜心积蓄力量,等待蓄势待发。

《易经》乾卦说,潜龙勿用。

时机没到,不要轻举妄动,需要默默努力,潜心积累,把基础打好。

吉:成长壮大期,要放手去干,不要犹豫不决。

老话说,世间没有完美无缺,八分刚刚好。

《易经》说这个阶段是:吉。

成长壮大期,要放手去干,不要犹豫不决而错过时机。由于这个阶段的趋势,是向上的。我们借助这个势能,顺势而上,则会一帆风顺。

好的时机到来,常常转瞬即逝。机会不等人。

我们在沉淀积累的阶段,打好了基础,时机到来时,就要一跃而上,不要犹豫和害怕。

悔:鼎盛过度期,不要得意忘形,要居安思危。

《易经》说,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月亮圆满后,就会走向亏损;太阳上升到顶头,就会偏斜西落。

古代人们很忌讳和避讳圆满,由于圆满就象征着亏损的到来。

人站在巅峰时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是,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风光鼎盛的阶段,常常隐藏危机危难。

《易经》乾卦说,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过犹不及。我们在鼎盛的阶段,不要得意忘形,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凶:衰退毁灭期,要懂得放手止损,重新开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世间的规律其实就是如此,这边上来,那边落下;有人出生,有人死去;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天底下,没有天长地久的东西,任何东西,任何事情,有起,必有落;有来,必有去;有生,必有灭。

懂得这条规律后,我们就要判断事态所处的阶段。假如事情接近尾声,或者一段关系走到尽头了,一定不要执着。要走的人,你留不住;要消失的东西,你执不得。要懂得放手,止损,寻找机会重头再来,卷土重来。

《易经》这条古老规律,亘古不变,几千年来都没有改变过。不 过,注意和提防到规律,会顺应的规律的人,真的不多。大都人,都是依照本人的主观意愿行事,因此他们经常碰壁、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求解释

6,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系辞传》)

相得则吉,不相得则凶的“情”肯定是情感感情之情。韩康伯云:“近,况比爻也。《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也。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须而偕凶,乖于时也,随事以考之,义可见矣。”[17] 韩氏的诠释相当深刻,把阴阳、刚柔、仁义与“时”的摩荡中,“情”的相违、相须而致使的吉凶悔吝说得很有生活的厚重感。近而不相得,故凶。为啥不说“远而不相得”呢?由于只有“近”,情感感情才会产生真正感应的效果,喜怒哀乐,才会引起应有的反应。阴与阳、刚与柔,都只有在一个能够引起彼此排斥或招引的范畴之内,才会相推、相荡,这与情感感情的感应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将“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之“情”解释为情感感情的另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在这个表述的后面,《系辞传》然后就写道:“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金景芳先生针对这几句话说:“这段话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总的来看,这一章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当然不是孔子做的。”[18] 金老的这几句话说得过头了一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第一,这段文字也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之《系辞传》,说明这几句话已经历史悠久,属于先秦文字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我们说《易传》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而不是说就一定是孔子亲笔所作,二者的不同是相当大的;孔子的后学良莠不齐是难免的,即使是写得差一点,莫非就不是孔子的后学?特别是,莫非就不是传承孔子的学问?第三,这几句话事实上是围绕着“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而发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开“凶、害、悔、吝”,另一边也是汇总相得与不相得之情有哪一些表现的方式,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乾·文言》)、“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系辞传》)的思想理路大体上是一致的。总之,“辞”是人的性情的直接表现,在它的惭、枝、寡、多、游、屈的背后,隐藏着样式不一的情绪与动机,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提防。

爱恶相攻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人类为啥会信仰宗教?为啥要卜卦去求不可知的一面?为啥八卦每一卦都谈变动?这都是就人类自己一身利害与需为有关者而讲的,也就是“变动以利言”。而吉凶呢?则是依据人类心理的需为来定。同是一卦,在你看起来是大吉,在我看起来说不定是大不吉;在别人看起来是大不吉的,在我用起来说不定却是大吉的。所以说吉凶是因自个的需要来定,人们对变动的观点是着眼于利害关系的,“吉凶以情迁”,是看个人心理情绪的需要而言的。

《易经》最后还是回到人文文化上来。怎么回事才叫吉与凶呢?“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你不喜欢,给我好了,对你是大不吉,由于你不喜欢嘛!你厌恶它,而我喜欢它,我们两个爱恶相反,爱恶因矛盾而相攻,古凶由爱恶心理而来。孔子研究《易经》来这里,所得的结论是:全地球没有绝对的吉凶,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赖……一切都是跟着人义文化,跟着人们的需要来的。所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饿的时刻面包摆放在面前就很喜欢,不饿的时刻摆放在面前便很讨厌;需要的时刻,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兴奋,需为而不得会很伤心,所以“远近相取而悔吝生”。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情”就是真实的,“伪”是虚情假心的。一个人不要只听一句话“我爱你”便兴高起来,有时候这句话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情伪”互相有感应,其实也就是说都不能骗人,也骗不厂人的。“情伪”互相感应而发生利害关系,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最后的报告,非常重为。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们研究《易经》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经》经常提到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则凶”。譬如夫妇两人刚出嫁好得不得了,那肯定是吉星高照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所以我也经常告知大家,打垮本人的人,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或最亲近的人。假如“近而不相得”,就是说越亲近越不能合作,这是最坏的最危险的。因而变成大害,即便不能够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么这样就很糟糕了。这几个都为注意和提防。

关于易经中一句话

资料一: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吉凶悔吝就是我们打卦的最终,一个卦背后必然将会有一些好的、不好的种种结果。当然还有“厉”,就是很严厉、很严重的情形,还有“无咎”,就是跟你没有啥关系,你没有什么错,固然说结果似乎不太好,但是这个不是你的错,是老天爷的错,或者是外人的错。我们说一个事情,一般不是好就是坏,“悔吝”呢,事实上是指的吉凶之间的中间状态,有些事情有点“悔”,心头有点后悔、不舒服,还有点“吝”,就是还有点缺陷、不完满,心头还留有遗憾。这几个结果是怎么来的呢?为啥会有这几个“吉凶悔吝”的这几个结果呢?就是“生乎动者也”,就是从“动”中而来。

人一动,就要生吉凶,所以我们打出一卦,最要紧的是看它的动爻,吉凶常常就在动爻上面展现。我们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逃不出“吉凶悔吝”的这几个最终,我们人一动,依照佛教的讲法,动则生业,你会有业力,那么业力所致,就有人生的种种境遇。所以我们在这个事情上面,确实要把人生看开、看透,要趋吉避凶,就要培养这种洞悉世间万象的智力。

既然“吉凶悔吝,生乎动者”,那我不动行不行?看起来行,事实上不行。为啥呢?人毕生下来,哪有不动的呢?不或许不动。生老病死那么这样就是动,喜怒哀乐那么这样就是动,吃喝拉撒也是动,所以动就要生业,不或许不动。即便我们每一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一天呆在屋子里面,你也不能保证本人的思维不动、念头不动、妄想不生,所以不动根本不可能。

成皆有一个现代诗人叫张枣,比我这一辈年龄大一点,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此刻定居欧洲,他写了一首诗叫做《镜子》,内容就是一个人,每一天呆在屋里没有事干,就成天照镜子,其中有一句诗非常出名,“当我想起毕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满南山。”这一句诗非常出名啊!是中国现代诗之中的经典名句。这个句子固然看起来很美,很有禅意,但是仔细想想,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呆在屋里,假使你的思维停不下来,吉凶悔吝就都在里面。不信你每一天照镜子,日复一日,就会看到头发也慢慢变花白了,皱纹也慢慢多了,这一时刻就回忆、想起毕生中后悔的事情,那真是一言难尽!

也就是说,你想要不动,你想生而为人却没有吉凶悔吝这几个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不动不行,关键怎么动才行。《易经》里面数次提到要“慎动”,上传第八章里引的好几个卦都是要我们要“慎动”。为什么要“慎动”呢?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如意者仅一二,我们看“吉凶悔吝”这四种最终,称得上好的也就是“吉”,占整个结果的四分之一,其它的凶、悔、吝,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们要动的时刻,务必要小心,务必要谨慎,务必要看准,不要随便乱动。不但这样,一个人呆在家中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刻,更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越是在一自个的时候越要“慎独”,把我们头脑里面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务必要关照好,看清楚它,管理好,不然的话,就好像张枣的那句诗一样,“想起毕生中后悔的事情,梅花就落满南山”,后悔有啥用呢?梅花都落满南山了。所以是,“吉凶悔吝,生乎动者”,我们特别是要慎动、慎独。

以上摘自:

《易经·系辞》通讲(二十九)_xuexi学习

资料二:

以下摘自:《12辟卦的应用·一动不如一静》

此刻回过头来说,用在卜卦算命上,也有一个哲学的原理,先要明白,这便是《系传》二章所说的,此刻我们继续讲《系辞》上传第二章: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便是哲学问题了,这是说人类文化。我们人类认为的吉凶,好的或坏的,以哲学来说,没有绝对的,而是依据人类本身利害的需要;我们得到,便觉得是吉,失去便觉得凶,但这并非绝对。譬如说得病,这个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失意也不一定是坏事。因此对于古文,不要仅在文字表面上读过去,而是要知道在文字的深处包涵了很大的哲学思想。可见吉凶只是依据自个的观念而来,而悔吝就是忧烦愁虑之象,虞即虑。前面说过,卜卦的最终,不外“吉凶悔吝”四个字,没有六个字,换句话说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好,一个是坏,——或吉或凶,悔吝只是加上去的。由于“悔吝”两个字,是忧虑。在《易经》中一方面是小心,如卜到一个卦是悔吝,就是有烦恼,事情办不通,有困难。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经》只有四个角度,吉凶悔吝。这吉凶悔吝怎么来的,下传有两句话:

“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的成分四之三种,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业的道理都说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动就是变革,变更一个东西,譬如创业,譬如新造,这个动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虑。所以学了《易经》的人不卜卦,由于大约的道理都明白知道了。“善于易者不卜”,用不着卜了,看现象就明清楚明白白了。

求【吉凶吝悔,可不败矣】的注释和出处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中国正统学术文化的起源;同时周易也是卜筮之书,是中国正宗神秘的占卜巫术文化或谓之预测推算文化的集大成者。因为周易兼具学术与神秘的双重属性,可谓功用非凡,因而从古至今学易、研易、解易、用易者甚众。不过易经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蔚然可观,加之言辞古奥,命意神秘,因而想要理解易经真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话又说回来,周易也未必如想象的那么难学。简单地讲,周易的思想可以 使用吉凶悔吝四个字来概括。

何谓吉?吉就是利人利己,相得益彰。顺天命——顺应自然规律,应人心——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处处顺利,可以成功业、致吉祥。

何谓凶?吉就是损人损己,相互剥夺。逆天命——违反自然规律,拂人心——不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处处碰壁,可以毁基业、致凶险。

何谓悔?悔就是后悔之义。俗话常说“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如此的说法对不对呢?站在周易的角度,如此的看法是不对的,由于周易是主张后悔的。后悔就象征着自我反省与调整,因而也就能够回归中道正途,于是就能够获得吉祥了。乾卦之“上九:亢龙有悔。”至于“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就是由悔而获吉的例子呢。

何谓吝?吝就是吝啬、小气之义。周易中经常提到的吝,不单单是指一种财务上的过度紧缩,更是指一种心胸气度上的狭隘、骄傲与封闭,特别是听不进他人正确的建议。因而一个吝字,往往使人渐渐偏离正轨,以至于步入险途了。《论语�6�1泰伯》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依照周易之内在的逻辑结构,悔吝和吉凶是一对因果关系,由悔而能生吉,由吝而能致凶。其实也就是说假如我们进一步浓缩了而言,周易的主旨就是一个悔字。 语出《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者,忧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舍不得,有包袱,进而举棋不定等等,从而呈现忧虞之象。这几个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展现出来,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也许有忧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那么这样就可能呈凶象。 要视情况来定,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打比方说求财就是悔轻吝重,求官则相反。

吉凶悔咎啥意思

《周易》有关人事祸福的现象,综合起来只有吉凶悔吝四大论断。悔与吝两个现象,便是较轻微的凶。凶,不好的事;吉,好的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