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哪五谷对应五行(五行五脏五味对照表)
怎样用五行来划分五谷
关于五谷养生,《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讲:“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是指按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划分的五大类粮食。或曰“稻黍稷麦菽”,或曰“麻黍稷麦菽”。 既曰五谷为养,说明古代人们认为粮食作物是人不能不吃的主食,而其他水果、肉食和蔬菜,只可作为食物辅助性的补充。因此饮食养生是离不开粮食的,而摄入粮食则该多吃各类的杂粮。从营养学的角度讲,整天吃着单调的大米白面,营养物质不够全面,不能满足机体对于其他微量元素的需求。从传统医学文化的角度说,则是摄入人体的谷类,在五行之气上有所偏颇,不能对应性地补充与之五行气类相感的脏腑。 五谷以养脏气,可分五行以配之。 木谷为麦,可以补肝。大麦、小麦、荞麦。其中以荞麦特点最为突显,麦粒为三角形,暗合天三生木之数。荞麦火谷为稷,可以补心。小米、高粱。高粱色红,更合赤火之色。高粱土谷为黍,可以补脾。黍米、玉米。色黄质粘,黍米为上。玉米金谷为麻,可以补肺。火麻仁。或为稻,大米色白,是为秋金之正色。此外有薏苡仁,亦为金类之妙品。薏苡仁水谷为菽,可以补肾。各类豆子。其中又以黑豆得水之黑,可为诸豆之长。补磷、补镁,营养丰富。 上述各类,平人日常餐饮,如能再配以益五脏之莲子肉、助心肾之巨胜子、固精气之鸡头米、化痰气之落花生,杂粮取食之道,其庶几乎。
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谷指的是:粟豆麻麦稻,五音指的是:宫商角羽微,五彩指的是:黄青白红黑,五彩跟五行有相呼应之关系,黄色属土,白色属金,黑色属水,青色属木,红色属火。
五经、五谷、五味、五音、五帝、五行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经:《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春秋
》。
五谷: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说法是麻、黍、稷、麦、菽。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帝:有五种说法
①黄帝、
颛顼
、
帝喾
、尧、舜
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③
太昊
、炎帝、黄帝、
少昊
、颛顼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五书:《
孙子兵法
》、《
太公
》、《
司马法
》、《
吴子
》、《
尉缭子
》
日积月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预示什么?
1。五行是 古时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 医、堪 舆、命 理、相 术和占 卜等方面。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
古时候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之关联联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时候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2。“五谷”,古时候有多种不一样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不同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时候经 济文 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稻:俗称水稻、大米,最常见的主食。
黍:黍去壳,就是黄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因为不利于消化,此刻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此刻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麻:麻着重是用来农作生产的,他的茎 皮,经沤制能够做绳子(麻绳),麻衣,麻纸等,很耐用。去皮后的茎,可以当柴烧,可以盖房子,有点木质的体验感觉,目前皮与杆经提炼纤维,能够做宣纸等各种高档纸。
菽: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心爱的食物之一。
3。五音:汉族古时候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类似此刻简谱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羽等于6(La)。
4。五彩:是青、黄、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
这五种颜色从阴 阳五 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
主色调有赤、黄、绿、蓝、黑、紫。
五行五谷五音五彩预示什么?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
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不同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五音是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
五彩,含多彩之意。特点是颜色丰富繁多,五彩斑斓。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为主。
人们常说的”五谷杂粮”中的五谷指什么呢?
五谷
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因此出现分歧,是由于那个时候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别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作用与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固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因为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由此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代,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那个时候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效果,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重和重视,从而发展壮大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儒家经典《春秋》一书中,它谷不书,至于禾麦不成则书之。可见,圣人在五谷之中最注重和重视麦与禾。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等都曾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汉代关中人口的增添与麦作的发展有着亲密的关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国人数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这正所谓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有人估计是6:4;从此以后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南方人口的增添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非常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那个时候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