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人生六道轮回啥意思(六道轮回之苦)

风水大全 国学 01-03

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是什么情况?

就是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辗转轮回: 所谓轮回,事实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因为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可以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注重和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由于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久上升,一次下堕永久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毕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异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毕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假如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毕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着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着重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假如心念恶劣,打比方说恐怖、焦虑、贪恋、嗔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毕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前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其实就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由于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详细请见: http://www。buddhist-edu。net。my/BuddDatabase/FoXueWenJi/ShengYan/XueFoQunYi/ShengYan004Content。htm 参考资料:圣严法师 正信的佛教

六道轮回是哪六道,到底啥意思?说清楚点。

六道是指: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循环往复,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古代人们有形容六道之说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

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或六鬼锋,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佛家有六道之说,人道,鬼道,仙道是六道中的三道。这句话大约之义就是劝戒人们:正确的道路多数是扑朔迷离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选择时要考虑,不要选错

道!鬼道代表的是歧途,歧途开始给人一种美满的体验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它越邪恶,妖魔鬼怪群魔乱舞肆意而为。而仙道和人道一开始感觉真的不好走,给人很迷茫的体验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

兴隆,越加显示了你选择的明智性!

地狱道

在一般的民间传统的认知中,都以为人死後,若生前做了坏事,死後就会下地狱,尤其穷凶恶极的人更会下十八层地狱。中国从古至今,有关地狱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当是《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叙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成为宰相,却贪赃弄权,无恶不作,死後下地狱受尽酷刑,文中对地狱的种种情景,有非常精采的描述。

实际上,佛教所说的地狱和鬼,是不一样的两类众生。地狱之名在很多佛经中都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论》中,称为「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由于在此处的众生,不仅没有一丝的喜悦,还相当地受各种酷刑折磨。(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

例如在等活地狱(也叫作想地狱),此中众生相当地受砍、刺、磨、捣之苦,皮开肉绽,痛苦至死,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愈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的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这苦痛无间的地狱。并且在地狱中的众生,寿命又特别长,在受罪之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依据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的讲法,地狱可分四大类:1、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的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因此也叫做「八热地狱」,与基督教所说的「永火」相近。最底层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2、游增地狱:八热地狱的每一热地狱皆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总共一百二十八地狱。凡是从八热地狱出来的众生,要一一游历此处受苦,所以称为「游增」。3、八寒地狱:极其寒冷,此处众生经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为之冻得变色。4、孤独地狱:这是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著孤独、非人的生活,可说是人间地狱。总计八热、八寒、游增、孤独,地狱共有十八处。

饿鬼道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人死之後都会变成鬼,其实也就是说会转世鬼道是由于前生造作恶业,心吝啬而多贪欲,所以要受饥渴的苦报。固然有的鬼也能享有人天福报,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只能接受苦报的饿鬼,饱尝饥渴馈乏之苦,故以「饿鬼」为名。

在经典里所提到的饿鬼,多是镇日汲汲於饮食,但是却饱受求不得苦,不是遇水成火,就是喉细无法咽食。据《瑜伽师地论》所载,饿鬼在饮食上会受到三种障碍1、外障:此类饿鬼由于常受饥渴,所以发乱面黑,形容枯槁,唇口乾焦,只能以舌舐口,固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2、内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3、无障:此类饿鬼饮食虽没有障碍,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啥呢,皆会燃烧成火,仍受饥渴大苦。

由于前世造作的善恶业不同,在饿鬼道所受的果报也会不同。若依鬼的生活境遇贫富,大体可分为有威德鬼与无威德鬼两类;无威德鬼生活非常贫困,有威德鬼会非常富足,民间信仰所祭祀的鬼神,即多为此大威德鬼。《大智度论》也依福报的区别,将常受饥渴之苦的鬼称为「饿鬼」,有威德、能享受多乐的鬼则称为「弊鬼」。

畜生道

畜生道有情对人类来讲,虽有可爱不可爱之分,或有所谓有害、有益之别,但整体来讲,它们最主要的特征气质是苦多於乐的,就如《过去此刻因果经》中所记录载入的,它们不仅生得杂丑的外形,也由于身上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被人类看成是「宝物」,而遭捕捉杀死;或被人类抓来负荷重担,以致饥渴疲累;还有种种穿鼻、钩首、鞭挞、困绑的折磨,或甚至彼此互相伤害,置身弱肉强食的情境惊恐惶惑。

因此畜生道众生在轮回的六道当中,被列入苦难悲惨的三恶道之一;此外,也由于它们智慧不高,甚至仅有神经的反应,所以没有办法了解佛法,连修行的机会也没有,只能等待临命终时,随宿世业力流转他趣。

若以品类及数量来看,畜生道是六道当中为数最多的一类,《正法念处经》中甚至指出畜生共有三十四亿种之多,早已超出人类所能想像的范畴。而这几个品类众多的有情,相互彼此的相貌、体态差别极大,饮食、生活习惯也皆不同,以活动范围区分,可分陆行、空行及水行三大类,依生活习惯来分,则可归类为昼行、夜行及昼夜行三种。

畜生道有时也称为「旁生」,若从梵文音译,也有称为「底栗车」(tiryanc)的。畜生之名是指它们常为人所蓄养,但实际上,其涵盖的范畴远超过了这,甚至扩及天上、地下种种不可思议的天界、地狱、神异处。而旁生之义,则是说它们的形状有别於人的直立,而且行走方式、生活方式也是旁横不直的。它们的寿命就与众多的种类一样参差不齐,有短如蜉蝣那样朝生暮死的,也有长如龙王一样达劫者。

针对这麽繁复的种类,佛教经典里也分别记录载入了各种不一样的业报成因。这几个因缘当中,有些属於畜生、恶鬼及地狱等三恶道的共通业因,也有单纯属於畜生道的。例如《辩意长者子经》中就指出会堕入畜生道的「五畜生事」,包括往往犯偷盗罪、负债不还、喜欢杀生、不喜听闻经法,以及造作种种因缘阻挠他人办法会等。

人道

人究竟是什麽?在哲学、文学、生物学,乃至各宗教中,对人类的讨论许多,至於佛经中,关於人的名称,在《立世阿毗昙论》卷六中提到,人道以摩奴沙、末奴沙(梵文manusya)为名,又称人间界、人趣、人道,或单称人,为欲界中的有情众生之一。

而依佛经说法,人分别居住在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北俱庐洲等四洲。在《长阿含经》中叙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是浩瀚无边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著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通。而我们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也叫作「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特点。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於《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货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异,也没有忧悲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看成是八难之一的地方,由于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

而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征,则是有无数的欲望,所以能造种种善、恶业行,但也由於具有思惟能力、惭愧心,所以,能够修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由于释类具有忆念、梵行、勇猛心三种特性。形诸於外的则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宁可自我牺牲;可以忍受各种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则是体现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受能受的「菩萨道」精神。

而在六道中真能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也唯有人,可见生在人道,是多麽的可贵,所以《涅盘经》卷三十二有言:「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更不必说唯有人能够修禅定、出家、持戒、修行、了生死、成佛。所以,人间固然充满了各种苦难,但是透过人身来修行,也可化烦恼为菩提,化苦痛为喜乐,净土也可在人间体现。

但是对大都人来讲,面对世界人口不断增添的事实,以全球人口来说,目前已超过五十亿人,不免要问:「人身会难得吗?」实际上,若从六道众生来看,要投生为人还真是不容易。在《中阿含经》有一个故事譬喻投生为人的困难,如同有一只瞎龟在茫茫汪洋中,要刚好遇上一块浮木,这块浮木上必须又恰好有一个小孔,如此的机会已是少之又少,而这只乌龟的头又要恰好从浮木孔伸出来,如此的机会真可说是难上加难,经典中便以此来形容得人身之难得。

那麽怎样才能投生为人呢?据《成实论.六业品》指出,投生人道的众生,是由于过去生曾造作了人道的业。关於受生人间的业因,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後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後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

阿修罗道

以好战出名的阿修罗道,因有福报而没有德性有的讲法只是将他纳入鬼神中,或说是堕落的天人,北传佛教将他列入善道,南传佛教则归类入恶道中。

阿修罗原是印度远古诸神之一,被看成是恶神,属於凶猛好斗的鬼神,时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如同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非天」,他的果报殊胜,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没有天人的德性,性好争斗。

阿修罗另被称为不饮酒神,则有段典故。据说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罗原本是很爱喝酒的,但是由于他们喝的是由海水酿成的酒,总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气之下就发誓再也不喝酒。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慢心很重,无比的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异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骄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

邪慢、起慢慢与回诸善根。

因业力的牵引,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用其威力,体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缘故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於降德而遭贬坠;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诞生谈起。

据《观佛三昧经》说,世界刚刚形成山海大地时,光音天上贪玩的仙人便到人间游戏。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时,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这肉卵经八千年後,终於生出一个女怪,身长有如须弥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只脚,头、口与手数皆为九百九十九,样貌好不骇人,即为阿修罗始祖。

女怪後又产下一男怪名毗摩质多,因有无比威力可自由来去天上人间,因此在看到天人身旁都有无数美女环绕後,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闼婆女求婚,结果乾闼婆欣然同意婚事,於是阿修罗一族日渐繁盛。毗摩质多风情万种的女儿,使得已有妻妾亿万的天界帝释为之倾心,娶为嫔妃。没想到帝释婚後喜新厌旧,阿修罗女将委曲告之爸爸,引发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就在阿修罗将帝释所居的须弥山团团围住,千钧一发时,帝释想到佛曾说若遇大难,只要念般若波罗蜜咒,便能化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过了这难,但是元气大伤难以复仇。

然而天人与阿修罗的战争,并未自此划下休止符。在经过多年後,帝释又爱上一位罗喉罗阿修罗的女儿,便命天界乐神带聘礼,透过歌曲威胁利诱罗喉罗应诺婚事。没想到罗喉罗因气愤帝释欺人太甚,不仅将乐神驱逐出宫,并立刻发兵攻打天人。就在骁勇善战的阿修罗攻下天宫时,帝释又忆起上次的神咒,於是阿修罗军被杀得节节败退,只好退入莲藕藏躲。

就在帝释掳走了全部的阿修罗女後,罗喉罗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谈判,指出帝释身为佛弟子,不应犯戒偷盗。双方几经谈判最後达到完成数项协议,帝释承认犯下偷盗戒,愿归还阿修罗女,并馈赠天上甘露;阿修罗则除将爱女献与帝释,并自愿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佛弟子,此战终得圆满落幕。

在天界的战争中,有一位阿修罗王与帝释作战时,因手能执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称为罗恸罗阿修罗,罗恸罗意即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蚀的威力;是因他过去生为婆罗门时,见到大火烧塔,灭火而使塔不坏,而以此救塔之福德为因,愿得大身。然虽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爱斗战,故死後堕入阿修罗道。

天道

固然佛法常强调「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得生人间已是相当殊胜的因缘,有机会修学佛法。可是大都的人,仍然企望过著「神仙」的生活,向往羡慕生在天界。即便在人间,也有人要去歌颂「天上人间」的生活型态。

而佛经里也说道,经常提到的「天人」,其实也就是说就有三种,一种叫做「假名天」,也就是过著人王等帝王之家的生活;一种是「清净天」,就是修行到阿罗汉果位的行者,可以过著像清净天人一样的生活;第三种就是真正天道的有情众生,也就是经常提到的「天人」。

天道众生遍及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等三界。其中在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

在天界的众生当中,欲界的六天还有男女之别,也有爱情婚姻嫁娶,但是不像人间的男女关系。以他们满足欲望的方式来讲,四大王天、忉利天是以气和合阴阳;焰摩天则只要互相靠近,兜率天藉著互相牵手,化自在天彼此深深对看,而他化自在天只要短暂的对视其实就是。

而色界的众生则已经摆脱了对欲望的执著,只是尚未从形体的束缚中解脱。所以不管是居住的地方,或是本身的形体已经十分净妙,但是仍有形质。而他们与欲界众生最大的差别,是他们已经离了淫欲,只有清净微细的形色,因此他们已无男女之别,而以光明为他们的语言与食物。

至於无色界的四天,更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厌离物质色想而修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後所生的天界。在这个天界里,自然没有男女相之别。

天人们所过的生活,在《过去此刻因果经》中,有著诱人的形容,例如他们的身体极其清净,不受尘垢染污,就好像琉璃一样充满著光明,两眼更是清澈明亮。只要心有所想,就能美梦成真,因而心态上能时常保持欢悦适意。平日更以仙乐清扬作为娱乐,乃至饮食衣物,就似魔术幻化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应念而至。

六道轮回是什么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有什么含义???请详细解释一下~~!

阿弥陀佛!

三世因果指的是,人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在造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如此的因果报应是一丝一毫都不能错过的。短期的是现世现报或那个时候就报长的要追到三世或多世也要报。(毕生一死算一世)谁也跑不了。三世:过去、此刻、未来。不是单指三生三世

也正由于如此的果报,才决定了你的来世投身那一道,如此的轮回共有六道,三善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三恶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统称六道轮回。善报多,来生就去三善道,最有利的是天道,福报很大很大。恶报多,来生就投身三恶道。最坏的是地狱道,遭受无尽的罪业,“求出无期”!

学佛,就是广集善报,断除一切恶念、恶言、恶行。超脱六道轮回,得身心安稳,得大自在。

南无阿弥陀佛!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

三世因果(佛教名词)

绵亘过去、此刻、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此刻之果;复由此刻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此即迷界流转之相状。说一切有部更以三世两重之因果说解释十二因缘,即以‘无明、行’为过去之因,招感‘识、名色、六处、触、受’等此刻之五果;复以‘爱、取、有’为此刻之三因,招感‘生、老死’等未来之两果。对其他宗教只论此刻一世或此刻、未来二世,此三世因果实为佛教教理之一大特色。

六道轮回

轮回理论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后来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一叫作三界。欲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

六道轮回图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间道;三、 修罗道;四、 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传说,当最高灵魂醒着时,世界是活动的;当他躺下时,世界就平静下来;当他要睡时,万物就消失融化于最高灵魂之中。最高灵魂就是通过睡和醒,永无休止的让万物生生灭灭。

佛教传入后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民间认识的“重狱”便是“十八层地狱”,

所谓六道轮回: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循环往复,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道教的神仙以及佛菩萨、罗汉 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因果报应

婆罗门教称因果报应:善业是清净法,不善业是染污法。以善恶诸业为因,能招致善恶不同的果报,是为业果。作为业果的表现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所以,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而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造作新的身、语、意业,招致新的果报,故使凡未解脱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周而复始,这便是婆罗门教所说的轮回。

六道轮回是什么日子

六道轮回,属于宗教用语。

第一,天道。

天,就是高高在上之义,六道中的最巅峰,天人的地位最高,福报最大。天的种类许多,简单来说有二十八层天,这二十八层天又分为三大类:

(1)是欲界天,有六层天,这类的天人和我们人差不多,还有欲望,还有七情六欲,只是贪心的程度不同,其中的第二层忉利天王,亦称帝释天,就是我们民间广为流传的玉皇大帝,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大家都很熟悉。

(2)是色界天,有四禅十八层天,这类天人没有欲望了,但还有色相在,还有身体形象在。

(3)是无色界天,又称为空界,不仅没了欲望,身体色相也没了,这是一个无形无相的world世界,所以叫无色界天。

天人的福报很大,别的不说,就拿寿命而言,那就很长,这在我们古代人们而言,也是五福之一。天道中最低的寿命是五百岁,就是欲界天里最低的四王天,再往上就是忉利天了,就是玉皇大帝管理的那层天,寿命加一倍,就是一千岁,紧接着越往上寿命越高,到了最高一层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是八万大劫,简直都没法算了。

最重要的是,他这个五百岁,跟我们人间的五百岁可大不相同。在四王天的一天,就相当于我们人间五十年。在忉利天呢,算法加一倍,一天等于我们人间的一百年,人家一年等于我们人间三万六千多年呀!所以天人看我们地球上的众生,就很可怜,早上刚看到他生,晚上就死了。

第二,人道。

我们此刻都是属于人道,这个很容易理解。但不一定只有地球上才有人,别的星球也有也许有人,无论他是哪些人,即使身形、寿命、享受跟地球上的人不完全一样,但只要他具备人的特色,人的智力,人的感受,就属于人道。

第三,阿修罗道。

阿修罗这一道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我们就只简单说一下。阿修罗是梵语音译,翻译过来之义是“无原由正”,好比说就是没正行,爱捣蛋,争强好胜心比较强。

在《楞严经》上讲阿修罗分为四类:有天上阿修罗,有人间阿修罗,饿鬼、畜生道也有阿修罗,只有地狱里头没有。所以说阿修罗道,他不是独立的一道,他在哪一道,那个身形、寿命、享受就和哪一道的众生大体相同。六道里常讲的阿修罗道,一般指的是天上阿修罗,所以把他归为三善道,阿修罗福报很大,和天人一样有福,但就是没有天人的德行。我们在神话影视剧中常见的妖怪、魔鬼了,就都属于阿修罗,就喜欢和天道的神仙们打仗。

第四,畜生道。

这一道很容易理解,但是畜生道的种类、享受也非常繁多。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

(1)胎生,就是由母胎而出生的,打比方说牛、马、羊、狗了,这个较为多见。

(2)卵生,就是由卵壳里面出生的,大家也很熟悉,打比方说鸡、蛇、鸟。

(3)湿生,亦称因缘生、寒热和合生。是从粪便里,厕所里,凑肉里,草丛中等有湿气的地方产生出来的,打比方说蚊子、飞蛾、蛆等。

(4)化生,没有什么依托,全部靠往昔的业力变化而生的,打比方说古时候传说的那个龙,就是化生,这类不是很常见。

第五,饿鬼道。

鬼道的种类非常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多财鬼、少财鬼、无财鬼。

(1)多财鬼:就是有福报的鬼,打比方说阎罗王、城隍、土地公、妈祖等,经常有人帮他们烧香祭祀,都比较有钱。

(2)少财鬼:就是没什么福报的鬼,日子过得很苦,也能得到一点饮食,但都是别人丢下不要的,他去捡回来吃,和我们人间的乞丐差不多。

(3)无财鬼:就是我们常说的饿鬼,鬼道里面最多的一种,所以叫饿鬼道。饿鬼的日子是最苦,就算别人供养他饮食,他也吃不到,为啥呢?饿鬼的肚子多数都很大,但嘴巴却像针眼那么小,脖子就更细了,像马尾毛一般粗细,所以,你给他东西吃,他也吃不进去呀,顶多吃一点点流食,即使不错了。

鬼固然没有什么福报,但寿命还挺长,通常是五百岁,计算方法和我们人间也不一样,鬼道的一天相当于我们人间一个月,所以我们民间通常是初一十五去祭祀,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天早晚两顿饭。

第六,地狱道。

地狱道,就是监牢道,六道中最可怜、最苦的地方。地狱的种类非常繁多,大体有三种: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根本地狱非常苦,《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讲的非常详细,感兴趣大家可以自己去恭请查阅。根本地狱中,最苦的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无间地狱”,亦称阿鼻地狱。佛经上讲,造五逆十恶的众生,死后就会堕入这种地狱。

地狱众生本来就很苦了,偏偏寿命还特别长,其中寿命最短的都是一万岁,当然和我们人间算法还是不同。地狱中的一天,相当于我们人间三千七百多年,我们中国人民五年前的历史,在地狱众生看来,不过呢两天而已

六道轮回有什么含义

茫茫世界 众生轮回

一般说来 轮回有六道 阿修罗道(阿修罗传说中专与神族打斗的一族) 人道 天道 地狱道 饿鬼道 畜生道

(麻烦各位 增加细节与关键)

六道,是指“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和“三善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

一、六道状况

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有: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这其实就是‘六道’。世上固有很多生物学家, 对于动物,也有它不同的分类法,却因受到个人智慧学问的限制,总不及佛陀的圆满周到。这因佛陀不仅能见凡夫肉眼之所见(如人畜二道,而畜道凡夫亦只见其少分),且亦能见凡夫肉眼之所不见(如天、修罗、鬼、地狱四道)。学佛之人,以相信圣言量为依归,固不可因我之不见,遂谓为虚诞无有。

六道众生的状况,千差万别,一一细说,不胜非常繁杂,今为略举二端,藉知大约。1。是‘类受’,类指正报身心的种类,受指依报世界的享受。其中依报,诸多种类,单举寿长,以推余福。2。是‘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灾厄。六道果报,虽然有别,也就是说不离观受是苦。

1。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乐殊胜、身形殊胜的意思;此道众生,居六道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

约‘类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亦名空界);自下而上,计二十八层天。其中欲界六层,亦如人间,有男女饮食之欲;其第二层名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此三十三天,约横面言),即山顶四角,各有八天,中为帝释天主,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层,则名他化自在天,却是魔王波旬所居。又、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都有禅定,已无男女饮食之欲,犹带身形楼阁诸色;其中前三禅各三天,第四禅有九天。又、无色界有四层天,入四空定,已无形相,只存神识。

天上各种享受,皆殊胜于人间;如食曰天厨妙味,共一器食,随福差异;衣曰天衣无缝,不似人间,千缝百补。至于寿命,亦长人间甚多:如第一层四王天,寿五百岁,却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计算。向上一层,按此间倍倍增添;如第二层忉利天,寿一千岁,却以人间百年为一日计;乃至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而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计。如是递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则寿八万大劫。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缘,方得如此殊胜果报。

约‘苦厄’:欲界天有五衰,寿将尽时,自然头上花萎、腋下汗出、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现时,知必当死,愁忧恐怖,苦等地狱。又、色界天有三灾,初为火灾,劫火兴时,初禅以下,尽化灰烬;二为水灾,劫水起时,二禅以下,皆遭淹没;三为风灾,大风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尘,皆无余在。呜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况寄居众生,安能永在?甚至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唯除眼识,余都有苦。又、无色界四天,虽无下面二界粗苦,仍有如疮(空无边处天)、如痈(识无边处天)、如病(无所有处天)、如箭入体(非非想处天)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

2。人道

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

约‘类受’言:人道分布在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寿享,皆不相同。如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尼,寿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即的南边阎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球)来讲,五大洲上所居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乃至土地资源,亦多悬殊。然书经云:惟人为万物之灵;礼亦云: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盖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来讲。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三苦八苦等。

3。阿修罗道

阿修罗,此翻无原由正,又翻无酒,或云非天。以此道众生男丑女端,故名无原由正。又因遍采名花,酝于大海,欲成香醪;但以鱼龙业力,其味不变,故云无酒。因多嗔多忌,虽有天福,而无天德,故名非天。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分别摄属天、人、畜、鬼四道,故楞严经云:三界中有四种修罗,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从卵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从胎生,人趣所摄。有阿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摄属。既是分属四道,身形寿享等,亦随其类,多有不同。总由因中,虽行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却怀忌慢之心,所谓行下品十善,而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各随其类,受苦不同。即以天趣修罗来讲,除一般苦外,又因常好与帝释斗,或断肢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若伤心断节,续还如故;若断其首,即使殒没。其他三趣修罗,其苦更加的多。

4。畜生道

畜生,梵语底栗车,亦云傍生,用其形傍(身多横住),行为亦傍(心多不正),故云傍生。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蕴含甚广,举凡飞禽走兽,羽毛鳞介,或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皆摄属之。就其出生,分为四大类:

(一)、胎生,例如牛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

(二)、卵生,例如鹅鸟孔雀,依壳孵生。

(三)、湿生,例如蛤虫飞蛾,藉湿秽暖气而生。

(四)、化生,如龙等,无而忽有,唯依业力,变化而生。若论寿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经千百岁而后

死者,千差万别;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悬殊不等。

约‘苦厄’言: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杀、或互啖,其苦无穷。近代西方学者有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可谓说中畜生道实况。总因前生愚痴贪欲,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5。饿鬼道

饿鬼,梵语音译为??黎多、薜荔多、闭戾多、俾礼多、卑利多、弥荔多、即鬼道、鬼趣、饿鬼道。又鬼者畏也,饿云饥饿,此道众生,多受饥饿怖畏,故名饿鬼。

约‘类受’言:分三类九种,(一)无财鬼,以无福德,不得食故;(二)少财鬼,少得饮食故;(三)多财鬼,多得饮食故。无财鬼又分三:a、焰口鬼,火焰炎炽,常从口出;故纵得饮食,亦化灰烬。昔目连尊者母,即堕此身。b、针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针孔。c、臭口鬼,口中腐臭,自受恶报。少财鬼亦分三种:a、针毛鬼,毛利如针,行便自刺。b、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c、大瘿鬼,咽垂大瘿,自抉啖脓。须知,谓少财鬼少得饮食,非真如人间净妙食,苟得厕坑粪秽,已似山珍海味了。多财鬼分三种:a、得弃鬼,常得祭祀,所弃食故;b、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遗食故;c、鬼,具威德,常得人间祭祀。譬如人间所供城隍、土地、王爷,乃至一般神只,均属此类。诸类饿鬼,居遍诸趣,随所生处,而受其形,或居海渚,或在山林;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亦自差异。其寿有五百岁,却以人间一月为一日计。

约‘苦厄’言:以业力因缘,不闻浆水之名,所见清水,皆成脓血,不得饮食,饥渴难当;且常为刀杖驱逼,故恐怖非常。此皆前世谄诳心意,造作中品十恶,感此道身。

6。地狱道

地狱,梵语泥黎,翻为苦具;乃造恶众生,受苦器具;又因居处地下,故名地狱。

约‘类受’言:共有三类(一)根本地狱,即八寒八热地狱;(二)近边地狱,即十六游增地狱;(三)孤独地狱,即山间、水中、旷野三处地狱。其形体寿命,受苦轻重,随各差异。其中以阿鼻地狱受罪最剧。总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阿鼻,译名无间,为八大根本地狱之一,具五种无间故。(一)者趣果无间,终此身已,直堕于彼,不经中阴故;(二)者受无间,受苦无间断,中无乐故;(三)者时无间,决定一劫(指中劫),相续不断故;(四)者命无间,一劫之中,寿命不绝;纵经剥割烹煮,肢体糜烂,然以行业因缘,冷风吹活,无间断故;(五)者形无间,地狱纵广八万由旬,众生身形亦八万由旬,中无少间,一人多人,皆遍满故。

若论寿命,以八热来讲,初等活地狱,寿同四王天五百岁,而以四王天五百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九百多万岁;二黑绳地狱,寿同忉利天一千岁,而以忉利一千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三千六百多万岁。如是随六欲天递增,乃至阿鼻,寿劫。其苦寿如此,能不畏哉?

约‘苦厄’言:或火坑、或坚冰、或刀山、或剑树、或碾?、或汤镬、或沸屎、或合山等诸多苦具,繁多难述。以沸屎言:在一大热沸屎河中,驱令入中,内有利嘴蛆虫,或从鼻孔入,则脚底出;或从足下入,则口中出,既脏且臭,热恼加刺,苦何以堪?

二、互相轮回

上面六大种类有情众生,所以名‘六道’者,道犹路也,是能通义;谓六道中众生,轮转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循环三界,互相通达,故名为道。这即一般常称的‘六道轮回’。轮回的情形,各随业力,或人变鬼、或升天。古代人们说:‘钻马腹,入驴胎,涂炭曾经几度回,或时天帝殿前过,或向阎君锅里来’哪有定算?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变驴(如法句譬喻经),何况其下的凡夫?

关于六道轮回的道理,在释典中,以十二因缘说得最为清楚明白;若儒书中,易经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于六道轮回的事实,但具天眼、宿命二通者,于一一众生自何道来?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见;若是未具二通,只要广览诸史,亦不难获多实证。惟其既不研经,又未读史,且不信圣言量者,方一味怀疑排斥。

此六道中,天、人、修罗三道,以因中多为善故,果报亦胜,名三善道;鬼、畜、地狱三道,以因中多为恶故,果报则劣,名三恶道。其三恶道,又称三途,途含二义:一是途炭,取残害义,此中众生,多受残害;二是途道,取所趣义,为造恶众生,所趣向处。1。刀途,即饿鬼道,常为刀杖,所驱逼故;2。血途,即畜生道,必经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狱道,上下四方,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堕三恶道,经上喻曰‘头出头没’;谓整个三界六道,就如一大苦海,海中业浪,翻腾汹涌,前浪刚把吾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鲜气尚未吸足,后浪随来,又将吾人打沉海底。如此,有时头出,有时头没,总是离不开这一大苦海,这便是吾人的有情环境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