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五行学说的关系(五行学说的五行是指的是什么)

风水大全 国学 01-21

何谓五行学说?何谓阴阳学说?

五行,其实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全地球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其实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这种看法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第二种看法]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中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之关联联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推算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在这一看法中,“行”被理解成运动。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时候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汇总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关联联系的学说。

任何事物均能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结聚集、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蕴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而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行是指的什么?它和人体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

五行,亦称五行学说,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 中医里属木的器官有肝、胆、眼睛,属火的器官有心、小肠、舌头,属土的器官有脾、胃、口,属金的器官有肺、大肠、鼻,属水的器官有肾、膀胱、耳。

阴阳学说指什么?五行学说和五行的关系?

阴阳学说,指事物的一分为二。一个事业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如人群,按性别可分为男、女;方向可分上下,前后;战争分为敌我;阴阳关系,是不能分离,又相反相成;

五行学说,指事物的构成的元素。金木水火土,为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表现为五行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行是元素,五行学说是五行关系的规律。

五行学说是什么情况,为啥按金木水火土排序呢?

由于大自然产生变化,宇宙万物循环所致,它们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关系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在相克的关系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中土预示什么,五行中土的代表意义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汇总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纪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 我国古典哲学认为,“五行”即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代表很广泛。 1。五行中土代表的方位:中间位置 2。五行中土代表的季节(节令):每季末月土。 3。五行中土代表的颜色:黄 4。五行中土代表的五脏:脾 5。五行中土代表的情志:思 6。五行中土代表的天干:戊己 7。五行中土代表的地支:辰戌丑未土 8。五行中土代表的八卦:坤艮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黄。土盛之人圆腰廓鼻,眉清木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度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土气太过则脑袋僵化,愚拙不明,内向好静。不及之人面色忧滞,面扁鼻低,为人狠毒乖戾,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五行学说具体说点什么?

五行,其实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所谓五行学说,其实就是古代人们用人们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为代表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五行学说亦是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领域。五行学说是古代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汇总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自然界各个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一样属性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打比方说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徵、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生成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顺克,如旺克衰,强克弱,有时也会出现逆克,衰克旺,弱克强的现象。即;土旺木衰,木受水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叫反侮。从季节来讲,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而在每个季节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后十八天,则是属于四季土。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中,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间位置属土。气候分为风寒暑湿燥,风属木,寒属水,暑属火,湿属土,燥属金。颜色分为青红黄白黑,青属木,红属火,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其他颜色亦不过是青红黄白黑的变奏。味道分为酸苦甘辛咸,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人体分为五脏五腑,五脏是心、肝、肺、脾、肾,五腑是小肠、大肠、胃、胆、膀胱,心和小肠属火,肺和大肠属金,脾和胃属土,肝和胆属木,肾和膀胱属水。 情绪分为怒喜思悲恐,其中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中医学很早就从唯物辩证的看法出发,明确地把五行学说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来看待,认为宇宙的运动变化,都不能脱离五行的规律。依据五行学说的看法,古代人们认为宇宙自然界都是由这五种属性的物质所构成,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属性物质进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同样受到了五行学说的极为深刻的作用与影响,因之同阴阳学说一样亦成为中医学独一无二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作用与影响。 答案补充阴阳源於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源泉。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以五行配五脏对五行学说的内容有了详尽的记录载入,但这里记录载入的五行学说是否就是名符其实的五行学说呢?它是怎样起源的呢?长期以来,历代医学家因为儒家尊师重教的思想的作用与影响,既对五行学说的源头没有明确的答案,又对五行学说的内容只知继承《黄帝内经》的记录载入,不敢提出任何异议,对五行学说的内容都是通过五角星图形来解释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