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五行的特征是什么(五行的特性分别为什么)

风水大全 国学 01-07

什么是五行?其各自特性是什么?

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相生相克

中医学中五行的特征是什么?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在道家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来治疗或调理人体的。

五行:金木水火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依据五行特点,又将方位、颜色、味道、器官等与之对应。

五方:东西南北中

五色:青红皂白黄

五味:辛酸甘苦咸

五脏:心肝脾肺肾(中医理论是将五脏功能进行了归纳,心主神志(心脑血脉)肝司疏泄、藏血(肝胆)脾主运化(消化吸收系统)肺主气(呼吸道系统)肾主水、藏精(膀胱、外肾、泌尿及生殖系统)

五行蕴含了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五行有哪些特性呢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夏天特别炽热,我们总是说,太阳真大呀,火球当头,所以夏属火。

秋天总是一片金灿灿世界,形容秋天总是用金秋十月来形容,所以秋属金。

冬天会下许多雪,雪是水凝结成的,天气也很冷,跟夏天相反,又联想到水火不相容这一句,所以水可以拿来衬照冬天,冬属水(也可以其它字来代替水,但是水字较符合我们的固有印象和思维习惯)。

人生活在大地上,四季又大地之上轮回交替,所以人的身体中必有土,土春夏秋冬四季在作用与影响着人,是人体中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放在中间总揽四方,即夏秋之间,这段时间被命名为长夏,长夏属土。

春天过后是夏天,所以木生火,同理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生相克 听语音

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燥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⓶

木生火, 是由于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由于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因此火生土。

土生金, 由于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由于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成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由于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⓶

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⓷

金克木,由于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有矿的土地不长草)

木克土,由于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假如不能得到补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由于土能防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克火,由于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由于烈火能融化金属。

五行数理

水——一

火——二

木——三

金——四

土——五

五行方向

金——主西方

木——主东方

水——主北方

火——主南方

土——中间位置

五行天气

金——燥

木——风

水——寒

火——暑

土——湿

五行颜色

金——白色

木——青色

水——黑色

火——赤色

土——黄色

五行的特点以及意义并举例

打比方说火是熊熊的热烈向上的噼哩啪啦带响的所以它象征欢乐兴高向上活泼引申为唱歌舞蹈再引申为祛邪恶(黑暗中有亮)治疾病(治好病为兴高)等等等等

五行(金,木,水,火,土)分别有何特点?请教高手!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仅作用与影响到人的命运,并且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刻画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假如说阴阳是一种古时候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谓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各预示什么

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如此便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打比方说,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打比方说,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中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