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五行相应的颜色(五行属火的颜色)
一:五脏六腑。五行。五方。五音。五色各指什么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
对五方:东,南,西,北,中
五音:宫,商,角,徽,羽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二:五脏五色五行有啥关系?关联?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活法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便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那么可以用来预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管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管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互联网,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因此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肝 → 心 → 脾 → 肺 → 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三、五味与五脏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效果。常吃不但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能效果。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上呢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效果。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粮食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中医上呢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的功能效果。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粮食,这几个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经常食用,可防止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上呢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效果与功能。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
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适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富饶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粮食,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粮食,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粮食。
五、五官与五脏
1。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貌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first of all就会表此刻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打比方说当人得肺病的时刻,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2。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假如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而不是我们平常时候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手谈一个问题:假如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患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相呼应之关系对保健养生是有裨益的,我们平常时候可Yi经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几个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由于心病还会表此刻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假如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也许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讲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上呢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其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能够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因此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形。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安稳定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完全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让人感到工作和生活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通畅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加大,能够起到好作用的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添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致使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边,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着重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常常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由于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致使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
古时候医家对忧愁的患者认真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刻,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致使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让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其实就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作用与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其实指的是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依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炽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依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依据冬季封藏的特征,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大自然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密切相关、不可分离,假使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并应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三:五行木预示什么颜色
first of all你要知道五行的木跟现实的木是有差别的,浅绿色而不是木属性的,深绿色才是,另外还有粉红色系的,紫色系列的也是
四:蔬菜颜色与人体五脏的相呼应之关系?
中医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其相相应的颜色分别为青、赤、黄、白、黑五色,相对的脏腑分别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相相应的气味分别为酸、苦、甘、辛、咸五味。《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五色、五味与五脏相合的关系是:“白色、辛味与肺相合;赤色、苦味与心相合,青色、酸味与肝相合,黄色、甘味与脾相合,黑色、咸味与肾相合。”可见,依据五色五味五脏的论理,可知某种颜色和气味的粮食与药物可以有益于某脏器的健康或治疗该脏器的疾病。
绿色食物:入肝经,如各种新鲜蔬菜、绿豆、绿色水果等食物。能提供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这几个营养素能直接调节人体的很多生理功能,如视觉能力、免疫力等。绿色药物:青皮,色青,入肝经气分,能疏肝破气,散结消疾。治肝气郁结、胸胁胀痛。
红色食物:入心经,如各种畜禽肉类、鱼虾、红豆、红枣等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来历起源,具有补血活血及补阳的效果与功能,可保护心血管、延缓衰老。红色药物:红花,色红,入心经血分,能活血通经、祛淤止痛。治血滞经闭、痛经、难产、恶露不行、创伤、痈肿。
黄色食物:入脾经,如大豆、花生、香蕉等食物。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可提升人体免疫力。黄色药物:陈皮,色黄,入脾经,能理气健脾、调中。治疗脾胃气滞之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及痰湿喘满。
白色食物:入肺经,如大米、面粉、牛奶、杏仁等食物。可让人体获得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十余种营养素,有助于呼吸道系统,牛奶中的乳脂还含有能阻止各种癌肿生长的结合亚油酸。白色药物:白芷,色白,入肺经,能发表祛风,散寒止痛,排脓除湿。治疗感冒头痛、牙痛、偏头痛、鼻炎、痈肿疮疡。
黑色食物:入肾经,如紫米、黑豆、海带、黑芝麻、黑木耳等。含有某些特殊物质如延缓衰老的抗氧化成分,能漓除低密度脂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等。黑色药物:熟地,色黑,入肾经,能滋阴补血、生精补髓。治疗肾阴不足、日昏耳鸣、骨蒸潮热、腰膝酸软、消渴、遗精、崩漏。
五:颜色的五行属性?
属火的颜色:红色、紫色
属土的颜色:黄色、咖啡色、茶色、褐色
属金的颜色:白色、金色、银色
属水的颜色:黑色、蓝色、灰色
属木的颜色:绿色、青色、翠色
六:五行所相应的颜色
东方甲乙木,青色;南方丙丁火,红色;西方庚辛金,白色;
北方壬癸水,黑色;中间位置戊己土,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