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序深意(易经最后一卦)
“易经”卦序的安排有啥意义
易学上的所谓太极,不同于一般哲学上经常提到的太极,易学上的太极直接就是卦体,对卦体的刻画可以分为两仪、四象;两仪加四象就是六爻,六爻的八个“网结”就是八卦。
在传统易学中,“太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每一个治易者不容回避的问题。围绕着何谓太极,可谓众说纷纭,如果想理出一个头绪,真成了一件非常地艰难的事。那么到底何谓太极呢?事情还得从源头说起。
太极一词最早出此刻系辞,系辞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其实也就是说这段话并不难理解,它也是描述卦体的,就描述卦体这一点看,它同河图、同八卦没有甚么区别。但是,这个比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却被传统易学复杂化了。假如我们一一跟踪各种说法的话,那么这样就不知要耗费多少没有价值的劳动,因此此处我们只能简略作个评述。
传统上对太极的讲法固然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结合卦体,一种是脱离开卦体。结合卦体的留在了易学范畴,脱离开卦体的便进入哲学范畴,与“道”一起,成了我国传统哲学专有的概念或领域。在关于《天地之数在周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笔者曾简略谈到了“道”与“器”的关系问题,指出易经上的道器与一般哲学意义上的道器是不一样的。易经上的器,就是我们说的卦体,易经上的道,就是卦体的构建和运行的几个金科玉律。这几个金科玉律是不能脱离开卦体的,最多它们之间有一个内在外在之分。哲学意义上的器和道是抽象的概念或领域,它们与卦体没有直接关系。至于它们在哲学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在本文的议论范围之内。同样,脱离开卦体进入到哲学范畴的太极,也不在本文的议论范围之内,就让哲学家们去思索和推论吧,俺们这里只对结合卦体的太极,看看传统易学是咋样说的。
依据系辞上面记录载入的那段话,人们认为,易的本源是太极,由太极生出“两仪”,即一个阳爻和一个阴爻。两仪再发展就变成“四象”,即所谓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四象再发展就形成八卦(经卦),八卦再两两重合,于是便有了六十四卦。以上所言,未必是传统易学对太极与卦体关系理解的全部,但至少这是一种主流派的理解。作为易卦起源或者一种宇宙生成学说,这种认识历史悠久。直到今天,仍有广泛而巨大无比的作用与影响。大家常讲的“阴阳老少”和“八卦重合说”,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导源于此。
对此说法,历史上也早有人预示了怀疑和反对。打比方说王夫之在《周易稗疏》中就论:“两仪生四象。生者非所生为子,生之者为父之谓,使然则是有太极无两仪,有两仪无四象,有四象无八卦之日矣。生者,于上发生也,如人面生耳目口鼻,自然赅具,分来讲之,谓之生耳。邵子执加一倍之小数,立一二象之,象一纯阳一纯阴,一阳上阴下、一阴上阳下谓之四象,更加一画而其数倍为八卦。遂画四画之象十六,五画之象三十二,无名无义,但以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教童稚知相乘之金科玉律可,而于天人之理数毫无所取。使以加一画即加一倍言之,则又何不能够为七画以倍之为一百二十八,渐加渐倍,亿万无穷,无所底止,又何不可哉?不知易但言四象生八卦定吉凶生大业,初不可损而为二爻,益而为四爻五爻,此为天地法象之自然,事物变通之定理,不可以算博士铢积寸累有放无收之小术,以乱天地之纪也。四象者,通之象二,乾坤也,变之象二阴阳,六错震坎艮一象也,巽离兑一象也,故又曰易有四象,若以二画之象为四象,则易无所本,无不得言有矣。要来讲之,太极即两仪,两仪即四象,四象即八卦,犹人面即耳目口鼻,特于其上所生而固有者,分言之则为两为四为八耳。邵子之术繁冗而实浅,固其不足从,以经考之自见,故读易者以不用先天图说为正,用其杂用京房魏伯阳吕岩陈抟之说也”。
以上所引,除了王夫之把八卦(经卦)看作实体以外,他的观点大体上还是正确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它们无所谓先后,是同时存在,只不过是一个分来讲之的问题。用“加一倍法”,就会“无所底止”、“有放无收”,“教童稚知相乘之金科玉律可,而于天人之理数毫无所取”。
值得注意和提防的是,最近几年以来,人们又把“二进制”引入了易学,把莱布尼茨的发明权揽到了咱们祖宗的头上。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莱氏是否读明白了易经,参透了太极,即使是莱氏的二进制是受了太极的启示,也不可以说明太极就是二进制,更是万万不可以说明易经卦体的构成或卦序的排列就是根据了二进制。而十进制在经文中是显而易见的,如“十年乃字”(屯二)、“十年勿用”(颐三)等,另有天干可证。
或问,说了半天,到底何谓太极呢?其实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笔者已经回答了一部分,那么这样就是从数的角度看,太极就是零,零就是太极。在关于《零在天地之数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笔者曾经谈到,零是初始态,又是终极态;零是0,由于它曾经预示过“什么也没有”;零是一,由于它在天地之数中占有一席之地;零又是二,由于它时而以一个天数的身份出现,时而又以一个地数的身份出现;零是三,由于它既不是天数,也不是地数,只可以算个第3者;零是一个进入天地之数的数,又是一个能够包容全部天地之数的数,所以它有无限富饶的内容。如此等等,这几个内容的总合就是太极。不过必须特别说明,零或者太极包纳如此众多的相互矛盾的内容是有条件的,困难不在于指出它蕴含这,蕴含那,而在于说明是在什么条件下,它使那些原本对立的东西得到了同一或统一。以往对太极的研究,多数都是在概念的范畴内进行的,包括我们上面从数的角度。在概念范围内研究有它的有益之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和体现思维的创造能力,不过也容易出偏,由于它真的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列宁说过:“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便是实质所在。主观地运用的这种灵活性=折中主义与诡辩。客观地运用的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的灵活性,这便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为了避开“主观地运用”,用所谓“主观存在”去替代或偷换客观存在,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到对卦体问题的探讨中。在前面的议论中,我们曾经谈到,卦体或者说是“器”也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抽象物”,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但是作为抽象过程的最后产品,它不是概念,而是“形体”,还没有谁把卦体当作概念去研究。于是,结合卦体探讨太极,或许能够避开“主观地运用”。
关于卦体,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经过努力已经作了一些探讨,那么这样就是从数的角度看,它不过是天地之数的总和,从形状上看,它又是一个球体。假定我们再对这个球体作一个刻画的话,那么这里first of all遇见的一个问题就是从哪开始。大家都清楚,天地之数是一个绝对数、大限数,是数外无数的数。由如此的数构成的卦体也是一个绝对物,是物外无物的物。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没有把的葫芦”。葫芦有把,说明它是有来龙和去脉的,至少是有“来龙”,这样我们可以从它的“来龙”说起。葫芦没把,我们又应该从何说起呢?普通的叙述,在这儿分成了两条路线,一条是聪明的哲人们由太极想到了无极,认为是无极产生了太极。但随后的问题就是无极又是从哪产生的?从绝对的虚无中是不可能产生出有来的,于是老子又想出了“有无相生”这个道理。另一条路线就是没有承认有啥无极,太极的本意就是极到不能再极。于是由太极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这就是前面谈到的普通人们对太极的理解。笔者的浅见是,说有“无极”还是有些道理的,葫芦没把,还不就是无极吗?但这个无极,并且还是太极,由于一切的一切,又要从这里开始,这不就是太极吗?所以太极的第1个意义就是这个“葫芦”,亦即我们所说的卦体,卦体就是太极,太极亦即卦体。对这个卦体的研究、刻画或叙述总得从一个哪些地方开始,这个开始的地方(点、方面、局部、部分等)就是“一”,老子的“道生一”就是如此的一,在系辞上叫“两仪”。为啥老子说一这里说二呢?原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球体,球体有这样一个特性,那么这样就是球面上的任何一点(或面)只要经过确定,那么与它相对立的球面的另一点(或面)也便同时被确定下来,就是说这一点(面)非它莫属,其它任何点(面)是不能代替的,这便是太极生两仪。太极是“二”,这便是太极的第2个意义。两仪经过确定,则两仪之间的“四象”也就同时确定下来。不难看出,“两仪”加“四象”就是卦体的六爻,六爻在球形卦体上正好有八个交汇点,亦即我们所说的六爻之网的“网结”,这八个网结就是八卦。六爻卦不是八卦两两重合的最终,而是八卦的总合构成了卦体,或者简单说八卦就是卦体,卦体亦即八卦,只是这里对八卦的理解不是三爻卦,而是卦体上的八个枢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它们确实无所谓先后,不是谁“生”谁的问题,只是个“分来讲之”的问题。分来讲之是叙述,叙述的顺序不等于“事情”的顺序,甚至也不等于钻石的顺序。把叙述的顺序误认为“事情”的顺序,由此导出“阴阳老少”和“八卦重合说”等,这便是用“主观存在”代替客观存在为俺们酿成的一颗苦果。
谈到太极,不能不说说太极图。世传太极图多种多样,大多为宋以后,作者有的可考,有的不可考。就笔者所见到的太极图看(所见极少),从形式上看,差不多都是平面图,或者包括作者在内都理解为平面图。从内容上看,有的试图同八卦(三爻卦)挂勾,有的试图同五行挂勾,也有的试图同六十四卦或气象等等挂勾。对此笔者的认识是,轻言否定是不妥的,试图引申甚么也需谨慎。由于不论是怎样的太极图,都业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都是试图把概念还原、转化、或过渡为形体,这是易经同一般哲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当然这里还有一个还原、转化或过渡的准确性问题。在诸多太极图中,笔者最感兴趣的是来知德的“太极河图”,其图解认为:“河图虽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其实也就是说皆阳上而阴下;虽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实也就是说皆阴左而阳右;虽曰以五生数统五成数,其实也就是说皆生数在内,而成数在外;虽阴阳皆自内达外,其实也就是说阳奇一、三、七、九,阴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渐盛。不可分裂将其几点置某处。阴阳左右虽旋转而无定在。阴阳合于中心,而上本天地之中气,故不可拘执河图虚中五十无位之说”。来氏此说虽未脱离“平面”之见,但总归是把太极图与河图结合的一种try。假如预知河图所刻画的是一个特别规定的球体,那么把太极图也设想为一个球体,那么这样就不是多难的事了。
《周易》六十四卦顺序,为啥乾卦居第1?
春秋战国时代,群英治《周易》六十四卦秘传口诀:纵横一气无上下,爻辞内外论情谊。
此情为友谊的情。乾卦纯阳一气,阴阳不杂,代表哥们毫无猜忌的纯洁友谊,为友谊最纯寓意卦象。这是乾卦排第1的实际原因。
发现这一排卦序的思想根据,再看爻辞友谊发展历程描写,更证明此论正确。
初爻:潜龙勿用。还没有了解对方底细,不可轻易交往;
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古时候的田是田猎,群体定期围场打猎。见龙在田,意思是平常一起在猎场相互了解过,熟悉耳鬓相摩并肩作战过。利见大人,不是见或现大人,是敞开心扉,以大人情怀交往;
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相互猜疑但谁也不冲动点破,互留情面无差错;
四爻:或跃在渊,无咎。只是暂时的误会分开,没大碍的;
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光明磊落的英雄啊!值得倾心交往;
六爻:亢龙有悔。太高傲!后悔跟他交朋友。
春秋战国孔子等人,就是以卦象爻辞综合配友谊纯度排六十卦序的。后人对爻辞误解,望文生义,使汉字语义一度断层扭曲不可理解。如“利见大人”只会想到权势大人,何曾想到大人情怀?因此讲,《易经》乃君子之谋,小人无用!唯一不怕偷的知识技艺就是《易经》思想内涵,由于你偷得之后,业已是君子了,我又何忧?
以上图片均得自互联网,属原版权所有。郑重声明:上文爻辞意仅仅是春秋战国时代误解爻辞所致,真正爻辞意义相异极远。而孔子时代确实如此理解过,并用于六十四卦排序!
作者版权,严禁抄袭!我将连出六十三卦卦序,敬请关注。
易经序卦传原文及翻译
序卦传
《序卦传》作为孔子所撰的《易传》十翼之一,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推衍关系的总括。它根据卦名之寓意,把《周易》六十四卦看作是一个或相因、或相反的因果联系序列而加以诠释。
中文名
序卦传
拼音:
xù guà zhuán
出自
《易传》“十翼”之一
内容
推衍关系的总括
快速
导航
基本解释
著作释名
上篇原文
下篇原文
名次序歌
著作信息
词目:序卦
拼音:xù guà zhuán chuan
基本解释
序卦也叫《序卦传》。《十翼》中的一篇。说明《易经》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从世间万物说起,以“有天地,紧接着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首位。紧接着以万物生长的过程、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物极必反、相反相生的运动规律等解释其它各卦的相互之关联联系,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以“物不可穷,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来解释最后一卦“未济”卦。借助已有的经传文字,或取卦象,或取卦义,以两卦为一组,用对立统一思想,试图将六十四卦建立起因果关系链。其采用的大体上是以偏概全的方式,不能以此完全代替六十四卦卦序思想,但其本身的思想看法仍值得研究。成书年代或言约在汉代宣、元之间,或言约在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间。多数以为晚出,迟于《彖》、《象》、《系辞》等。
著作释名
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序规律
《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认识有“先天八卦说”,“后天八卦说”,各有特点,但它们与64卦的联系却显得附会。之后的日子,有人对64卦提出了“两两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内在联系。但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能系统地解决《易经》的卦序问题。
易松云先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64卦的卦序提出了全新的认识,下面的这一张图表即完全反映了《易经》64卦的内在规律性:
《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是怎样由来的?
《周易》中用‘—’和‘--’两个最基本的符号代表阳和阴;把这两种符号迭列三层,如三(乾)、三(坤)等,可以形成八种组合形式,称为八卦;用八卦的卦象两两重迭,又能组合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又有六爻。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分别阐述各卦各爻的意义,卦辞和爻辞是《周易》的经文。
易经中的爻辞有啥用?
卦辞说的是一个大背景,爻辞说的是这个背景里的内容。就像手与五指的关系一样。打比方说说豫卦,上震下坤,大象里面就是上震下顺,大象是孔子老人家开示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法门。与你经常提到的“预测推算”关系不大。事实上我们在理解卦的时刻,头脑里要有本人的象,这几个象都是从大象发挥而来的,在这儿,我们可以上震卦象足,象动,下坤卦象静止,象迷茫。用文言文来说“卦者,爻之所积,爻者,变之所适”,卦辞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是没有时间的,它只不过是一个道理存在在那里!六爻所变,无非在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