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什么叫气数(八字气数命理学)
如何看八字的气势,气数和做功 做功
看来是看了盲派的一些书
气势是看以最旺的流通到什么五行,十神,宫位。
气数则是干气在支气中的落实程度
做功则是字碰字的结果
其实也就是说这几个应该没什么大用
生辰八字
五行⓵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於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著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仅作用与影响到人的命数,并且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刻画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假如说阴阳是一种古时候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谓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五行,是用五个文字符号代表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之关联联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其中:
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之关联联系
金胜木(物质上比较容易理解,简单容易的助记就是哪个更坚硬,就胜过软一点的。),木胜土,土胜水(此处的土仅指泥土而非广义的大地),水胜火,火胜金(用道德经话来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正因如此,我们就能从阴阳五行中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正如道德经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由于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后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并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行」之寓意。《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作用与影响。《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后期的伪作是很不容易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
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展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由于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於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时候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专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录载入:「……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那麼,什麼是五行,历史上又是怎样诠释「五行」的呢?
「五行」一词,最早出此刻《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看作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著「五行」,在这儿,他是被看作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息息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不外乎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著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地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由于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於禹,是由于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大体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致使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著物质运动;意味著万物之宗。以上古代人们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是没有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来: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顾的说是,有人还穿凿附会说是五种物质,对应自然界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实也就是说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
万物从刚开始,一的内涵就够我们研究的了,可能还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国人就更不懂了,一分为二,画为「—」和「--」,即阴阳两仪,阴阳又是根本,外国人,懂阴阳吗,还是我们中国人说了,才懂,还一知半解,中国古代人们可阴阳研究透了的,还发展为阴阳学说,这不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吗?光是阴阳就足以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如阴阳对应季节就是夏、冬。阴阳两仪分为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对应1。3。2。4,阳为单,阴为双,为什麼,不会看不懂吧。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太阳为1,少阳为3,太阴为2,少阴为4,并且也是1234数的顺序的来历,古代人们发明了1234四个数了。太阳对应太阳,太阴对应月亮。太阳为至阳纯刚之气,月亮为至阴纯柔之气。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对应四季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阳气至明,故太阳为夏火,木春为少阳。这里应该看得懂,把事物分为阴阳四象,此刻看来很简单,但这是3000多年前的知识,把阴阳四象与数相联系,就更加不简单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莫非古代人们的思维是跳跃式的。
阳极而阴,阴极而阳,这个亦应当看得懂,现实中有许多例子证明。古代人们是怎样得出来的呢?是观察自不然就得出这麼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度概括的理则吗?咱们国家的古代人们很不简单,所以在学习古时候文化时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骂古代人们,其实也就是说如今的许多问题,在古代人们那里皆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我们无知浅薄丑陋而已。1为阳气之始,2为阴气之始才对,故刚才的太阳为1,太阴为2,是错误的要修正,故太阳转为阴之始为2,对应的火也为2,太阴转为阳之始为1,对应的水也为1,古代人们想来这里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顺生逆克,这个定理不知是谁提出的,但我们从实际生活之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证明,那麼推理是怎麼回事呢?古代人们取得如此巨大无比的成就秘传口诀就是举一反三,对人类与自然观察仔细,现今有几人了解自己,了解自然,生活在大多数市里,迷失在大多数市里,认给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认为生来如此吧。在中医里,气顺则百病除,气逆则百病生,当然顺生逆克,其实也就是说犯了循环论证。春夏秋冬,自然之顺序也,1234,数之顺序也,顺则符合自然规律,故顺生,违反自然规律则亡,故逆克,说出来道理很简单,故古代人们云:大道至简。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气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气之流动也,自然之规律也,不可违反也,违反则自取灭亡。这里亦应当看得懂。顺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还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阳气渐旺上升,由秋而冬,阴气渐旺下降。阳主升阴主降,亦应当看得懂,大自然也许多例子证明。升降是符合阴阳学说的,升为阳,降为阴,故阳上阴下,引申一点,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说连男阳女阴都不晓得,那麼是还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对,哎,又犯了形式主义了,阴阳是二气,不是形式,气之流动,变化莫测,唯有轨迹可寻,阴阳有这麼简单就对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过是阴阳二气流动的两种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就是阴阳家,古时候的性保健专业人士,哎,一2000年前就显现了性保健专业人士,而且知识那麼丰富,无所不包,中国人的性生活质量却不是全地球最有利的,到底是古代人们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古代人们。
由夏而秋,由于有个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也不是说变就变,而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好理解,由于火为太阳,变成的是阴之始,但接着下面的金是少阴,不是阴之始,由阴之始到少阴,一定有个过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阳变阴,阳主生,而阴主亡,阳主进,阴主退,顺主阳,逆主阴,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阴,本为逆,由于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阴变阳,一直就是顺,故水生木。这便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样的道理。你自己看看这几个是还是不是骗人的,假如是骗人的,那麼千千万万的古代人们都是骗人的,他们都骗人干什麼?并且在这几个虚假的知识基础上还建立起那麼高深的学问来,阴阳五行说,只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经建立起摩天大楼了,莫非这座摩天大楼是空中楼阁,古代人们真的就这麼无聊。一谈到阴阳五行学说你就摇头,那这座摩天大楼你是一点都不知道的。这几个在中医里都是很基础的部分,中医辨五行,就是辩五气,辩五气,远远比这里讲的复杂高深,毕竟那是一门学问,这里只是告知你五行就是五气,推理五行就是辨识五气的流动轨迹。
再来与数相联系,土自然对应5,由此数发展为五个,12345。五行再分阴阳,注意和提防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再分阴阳,阴也可再分阴阳,故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共十个,用数预示是1234567890,这只是其顺序数,即自然数,还没有与气相联系。这里五行再分阴阳,是中国人专有的思维,外国人有吗?学习我国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才能学会,是本土生养的中国人容易学会,还是缺乏中国土壤滋润的外国人容易学会,用西方的话说就是中国注重形象思维、抽像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以抽像思维为主,你学了西方文化,再来学习中国文化,思维能力皆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气的内涵的,故为了区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预示(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十气,故十干就是十气,中国用了那麼多年的干支纪年,你不要说此刻你才晓得十干就是十气,由此五气发展为十气,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戊阳土,己阴土,为什麼戊阳土,己阴土?注意和提防用中国人的思维,土在中间呀。12345为阳,67890为阴,12345为生数,67890为成数,有生数,才有成数,这句话应该看得懂吧,意思是说67890是由12345变来的。12345对应水火木金土,67890也对应水火木金土,12345为阳,67890为阴,故甲阳木3,乙阴木8,丙阳火2,丁阴火7,庚阳金4,辛阴金9,壬阳水1,癸阴水6,戊阳土5,己阴土0,此刻应该清楚为什麼会有十个数了吧,十进制是怎样来的吧,你每一天都在用1234567890,却不知道他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不是可笑吗?为什麼1234567890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可以反证,中医里辨识十气的流动,可以 使用1234567890加减得来,这不是证明1234567890,我们常用的十个数代表十气吗?气数,气数,气化为外为数,数的加减就是气的变化,万物乃气化凝成(这句话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气变魔术一样化为万物,而是说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阴阳五行的作用与影响),总之万物都是可以计算的,中国人的口气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假如告知你计算的方式方法,你认为可不可以呢?
再举例说明数可以计算,1+1=2,很好理解,一画再加一画,就是两个一阳变为太阳,一阳为1,太阳为2,故1+1=2,同样,1+2=3,2为太阳,阳极而阴,变为阴之始,变为动,动为阳,在上,故一阳加太阳,相当於一阳加太阴,刚好为震卦3。注意和提防,学习咱们国家的文化要用咱们国家的思维。
十干为十气,刚好围成一个圆圈,(春夏秋冬就是一个圆圈了,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产生的),但此处的圆圈并不只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转时是个圆,而是认为气之流动的形式就是平滑线,由于要循环往复,故为圆,由于气产生於天体运行,没有地球自转和公转,就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春夏秋冬,就没有阴阳五行,故干又称为天干。说了干的由来了,接着下面说地支之由来。
地支由来相对简单容易的多,由于阴阳产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还不错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个卦,相当於用2进制来计算世间的万事万物,阴阳分为两类,四象分为四类,八卦分为八类,64卦分为64类,以致划分无穷。古代人们分到64卦,已足够用矣,由于计算机的出现,朝64卦下面细分不是难事,但要有古代人们那样的智力。作为中国人应该清楚什麼是乾卦和坤卦吧,应该清楚先天八卦图吧,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乾到坤六种变化,坤到乾六种变化,即十二消息卦,这12种变化刚好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所以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讲法,日为自转,年为公转。这12种变化古代人们用地支预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种变化也是气的12种变化,故12地支就是12气。天干十气,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变化,故只有年、日有干支纪法,月时没有,月时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变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变化,日有12时,此刻发展为二十四时。地支为12气,天干为10气,天干为主导,故12地支可转换为10天干,10天干就是阴阳五行,故12地支也是阴阳五行,可以 使用数来计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圆缺可不是刚好12次,月亮的圆缺用初一、初二来记录,那年12气的变化用什麼来表记呢,就是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就是气的转换点,每过了一个节才是一个新月的开始,此处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相应的12月。故计算地支气的变化时,要用节来区别。12地支也可分阴阳,就变成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里气前为阳,气后为阴。可以接著变化下去,二十四变36,变48,变60,变72,以至变化无穷。12地支气和10天干气是不一样的,10天干气是阴阳两仪变化而来的,与地球的转动不要紧,符合万事万物,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代人们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间,无处不在。而12地支气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故称为地支,和地球有关,和大地的具体位置有关,和大地的方位有关,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没有方位,知道年有12变化,日有12变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转,但不知道公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古代人们有太阳的视运动图,但这是2000多年前的知识,古代人们能有如此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吗?多少人知道干支纪年,又有几人知道干支代表气,干支可以计算,把握我们看不到,却离不开的气的运动。学气功必然懂干支,学中医,必然懂干支。而这是最起码的,相当於小学只认识了1234567890。
浑沌初起之状为一,为圆球状,分为阴阳,故天干的气弥漫天地,无处不在,到处皆有阴阳,像个实心圆球,故天圆。12消息卦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但是有圆心,从圆心出发,画出12线,圆均分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圆为大地的平面图,故地方。结合在一直,就是天圆地方,方是方位之义,你还会不会讥笑古代人们认为地是方的。古代人们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於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循环往复、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愉愉地在那里承载著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於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此处的方是平安稳定之义。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这种民宅展现了「天圆地方」,此处的方是四平八稳之义。而四平八稳都是依据地支代表方位而来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转化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东,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关系很紧密,故八卦可以纳干支,熟悉易经的都明白知道八卦纳上干支,就能够演算了。八卦不知产生於多少年前,此刻熟悉易经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经来偶尔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经还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国人民的文化之源。源总归是源,未免有点浅显,就好像小学的加减乘除的算术,哪能和大学的微积分相比较,易经是基础部分,群经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规则,就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之演算,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减乘除的金科玉律,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个数。于是,依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与八卦的重叠分组,变化无穷,事实上就是气的流动,万变不离其宗,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顺气的变化。
五行与太极
金为阴(阳、柔、刚),水、木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水为阴(阳、柔、刚),木、火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木为阴(阳、柔、刚),火、土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火为阴(阳、柔、刚),土、金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土为阴(阳、柔、刚),金、水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编辑本段]五行的现实映像
金 原则 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 知识 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 善良 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 真诚 基於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 分析 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怎样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念头--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汇总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五行与儒学
偶感而发,五行对应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代人们真是伟大!请各位认真思考仁义礼智信与五行之后,相信各位会有很幸福的人生。
[编辑本段]五行特性
[第1种看法]
这种看法起源於《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代人们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於木。
火的特性:南方炽热,与火相似。古代人们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代人们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效果。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土。所以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代人们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之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代人们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於水。
[第2种看法]
这种看法起源於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的身体能力的区别理解,正所谓中西医学的差异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藉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徵意义分别是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乃萧吉所持。
五行表达了阴阳之间的联系。五行在生命体内的相互依存,表达了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表达了生命运动所拥有的内部规定性;五行的运动和转化,表达了阴阳之间不断发生力量变化的消长关系;五行不能单独存在,同生同灭,表达了阴阳并行不悖的关系。阴阳之间的这种重要关系,也无法用五种物质关系来理解。五行所描述的是不能分割的一体关系 ,是生命体内的互相支持、互相制约又不断变化的关系,并不是五种单独个体之间的联系。
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之间缺乏严格的互相支持关系,可以单独存在。而在五行学说中,没有一「行」可以离开其他别的四「行」而存在。因此把五行说成是五种物质是牵强附会的。
五行理论是用来解说世间万物变化的。所以中医学总是用运行不息来理解五行。中医学的阴阳关系,是通过五行(木、火、土、金、水)来表述的。阴阳五行,描述了生命系统内部所必须拥有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力量,因而形成了对生命特殊的观点。五行理论把生命描述成活的、不断运动发展和能够维护自己一身平衡的生命,而这一作用无法用把五行看成五种物质的论理来完成。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中国大陆有关古时候阴阳哲学的认识几乎是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就在於阴阳学说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与此相关的认识是,五行理论就是古时候朴素的唯物论,而此说法的根据就是把《尚书 洪范》中的五行理解成五种物质。最近几年以来这样的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这表此刻许多学者试图摆脱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哲学模式来重新理解古时候哲学思想。实际上,当离开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回归到秦汉之前哲学水平上的时刻,阴阳哲学就会显现出原本的内容。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学者徐复观就注意和提防到,先秦文献中凡提到「五行」时大多数是用「阴阳五行」,而提到阴阳则经常不带有五行,这说明五行是依附阴阳存在的 。遗憾的是徐复观对阴阳五行理论的考察没有关注到还有中医学的存在,也没有提及到《黄帝内经》中的相关论述。因此对阴阳理论怎样驾驭五行学说没有做出进一步的探讨。事实上,阴、阳、木、火、土、金、水,在原本体系内都是抽像的概念,其中的木、火、土、金、水而不是指有形的物质。
first of all,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因此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其实就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规律,所谓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助长之意;所谓相克,即相互制约、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看法。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关系见下图: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叫作"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事物内部系统结构的五个方面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事物多数情况下的循环运动,因而经常处于运动发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体来看,相生与相克又都是在总和中展现出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因为既生别行,又被别行所生;既克别行,又被别行所克,故在整体上也呈现动态均势。可见,五行所达到的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3)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多数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讲的制化调节,着重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first of all,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因此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所谓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
如何看四柱的气势,气数和做功
直接看八字天干地支之生克合害冲即可。经常提到的做功,就是天干地支之生克合害冲。做功是物理名词,就是力乘以位移。用于算命只是做个比喻不够专业,还不如直接看天干地支之生克冲害合。每个八字的干支都在做功,人死了八字就不做功了。
打比方说地支四支冲一支,就可能出现车祸等凶灾。这个冲,就是做功。甲木生丙火,这也是做功;说甲木做功,就会很迷糊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不如直接说甲木生火这样明白。
经常提到的气势,就是某些五行强旺,很明显而已。对于八字五行均衡,五行全的八字就不如八字五行单一的气势大。打比方说稼穑格、八字五行纯土;润下格,八字五行纯水,这都是大气势。
经常提到的气数,就是五行强弱的保持时间。所用五行之气受到克制彻底破坏,就是气数尽了。
四柱算命都说气数学最牛?
这有联系吗?这么高端的问题,你召唤爱因斯坦吧
四柱算命,数学
这有联系吗?这么高端的问题,你召唤爱因斯坦吧
八字排盘怎么解读?
这个需要专业的技术去看,先分析八字,再看运程,流年。紧接着知道哪年哪时会发现什么事情
能看懂四柱八字排盘的解读一下这有什么含义
八字实际就是把人的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预示出来,年用一个干字,一个支字预示出来,就是两个字,依次类催,年月日时就预示成了八个字。打比方说你的八字就预示为:
壬戌
癸丑
甲午
乙亥八个字。以上内容实际只是排八字,里面暗藏的还远远没有表达出来。
人的遗传dna密码错综复杂,如果想说清楚明白何等容易?因此古代人们就试者用天干地支预示出来,它既表达出了你自己的身体情况,更显示了人毕生的命数。再依据出生的年月日时排出大运,以你四柱中五行的旺衰情况,再依据大运,流年来推测断定人毕生的运气情况。里面所说的贵人/学堂等,只是心术不正之人故弄玄虚之词,不足信。
本人研易已有近20年,精通八字\八卦,如感兴趣的话,我能够给你批一下八字。